朝鲜战争的起因,得从1945年说起。日本投降后,苏联管北边,美国管南边,三八线一划,南北各建政府。北边是金日成领导的,苏联支持;南边李承晚,美国扶着。1949年美苏撤军,南北对峙加剧,人口南多北少,工业北强南弱。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南下,目的是统一半岛。联合国谴责,但起初很多人觉得这是内战。美国马上介入,杜鲁门派空军支援南韩,6月27日第七舰队进台湾海峡,挡解放军。北朝鲜军队势头猛,很快就占了汉城、大田、釜山外围,控制了90%土地。
美国不干了,操纵联合国组建联军,麦克阿瑟指挥。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反转战局,9月27日收复汉城。10月初,联军越三八线,10月19日占平壤,东线占咸兴。麦克阿瑟下令全速北上,10月25日有部队到鸭绿江。中国早警告过,如果非韩部队北上,会出兵。基辛格在《世界秩序》里说,中国像1592年壬辰战争时一样,感受到边境危机,美军推进到鸭绿江,毛主席觉得这是遏制中国的策略,必须干预。结果,中国志愿军10月25日入朝,第一战役打响。
基辛格的点在于,如果美军停在平壤-元山一线,那条是半岛最窄的地方,能封住北朝鲜主力,吸纳90%人口,建立统一政府。中国就不会觉得威胁到家门口。毛主席对周总理说过类似的话,美军若不继续北进,中国没必要马上动手。基辛格觉得,美国低估了中国决心,高估了自己实力。麦克阿瑟想一口气统一,结果中国军队进来,五次战役把战线推回三八线南。战争从1950打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板门店签协定,半岛分治到现在。
这个观点不是基辛格独创,但他在分析中美关系时总强调。1950年10月7日,美军到鸭绿江,还空袭中国东北,中国外交部抗议,美国没理。基辛格说,这等于逼中国出手。中国刚建国,内部不稳,边境有美军,台湾海峡又有第七舰队,感觉被包围。志愿军入朝后,西线占平壤,东线占元山,两线会合北上计划破产。基辛格在访谈里讲,如果美国早停步,中国不会冒险,北朝鲜政权崩盘,南韩统一半岛。
为什么基辛格这么看?因为他研究历史,中国传统上不爱扩张,但边境安全是底线。壬辰战争,日本侵朝,中国出兵帮朝鲜。1950年类似,美军太近鸭绿江,中国怕美国下一步打越南或直接威胁本土。基辛格在《论中国》里写,毛主席认识到美军北上是遏制,决定军事干预。没有中国,联军可能直取全境,战争早结束。
战争结果呢?停战协定签了,没和平条约,半岛非军事区拉着,三八线变实际边界。美国留驻军,南韩发展经济,北朝鲜走核路。基辛格晚年还评论朝鲜核问题,说无核化是中美共同目标,但起因是1950年美国越线。中国维护和平,美国想遏制北朝鲜势力。基辛格2017年文章《如何解决朝鲜危机》里提,如果平壤核武化,会削弱美国亚洲核伞信誉,日本南韩可能自己搞核。
基辛格的分析有道理,美国决策当时太乐观。杜鲁门怕苏联,但没算准中国。麦克阿瑟报告说中国不会大举干预,结果错了。基辛格觉得,这场战是中国结束百年屈辱的标志,但也警告,别卷入意外后果大的仗。中美在联合国对朝鲜无核化立场一致,中国劝北朝鲜,美国施压。
半岛到现在紧张,基辛格说,一切源于1950年美国推进北部。要是中国不介入,韩国统一,历史不一样。北朝鲜核试验,美国制裁,中国调解。基辛格建议,中美合作建无核统一半岛,是新型大国关系一步。但现实复杂,北朝鲜视核武为生存,美国视之为威胁。
基辛格对朝鲜的评论,不止历史,还看未来。2017年他写,北朝鲜核武挑战国际秩序,中美需联合。统一半岛,无核,是目标。但北朝鲜卖核技术风险大,其他国追核,繁殖加速。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讲利益平衡。不美化谁,就事论事。中国介入保安全,美国推进求统一,双方误判延长战。半岛分治七十年,经济差距大,南韩发达,北朝鲜封闭。基辛格观点启发,如果早停步,或许统一,早和平。
总的,基辛格评朝鲜战争,核心是美军停平壤,中国不介入,半岛统一。这基于历史事实,提醒外交慎重。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