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13轮常规赛赛程过半,南通队六战全胜,在少赛一轮的情况下高居积分榜首,翻开阵容名单,90%的队员来自一家青训俱乐部——海门珂缔缘。拖鞋厂老板李太镇和他的青训少年们,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今年53岁的李太镇,是一位朝鲜族汉子,个子不高但敦实,年轻时就热爱踢球。2004年,夫妇俩在南通海门建了一家拖鞋厂,厂名“珂缔缘”在朝鲜语中意为“舒适”,后来也成了俱乐部的名字。
2011年,为了实现自己和儿子的足球梦,这位“不务正业”的拖鞋厂老板创立了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教育部门提供场地、宿舍,学校提供教学师资,俱乐部招收南通和外地的孩子,球员们每天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训练足球。
没有“苏超”比赛的日子里,每天的例行训练雷打不动。场边的墙上,“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九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如果出纪律问题或者考试不及格,不管你水平多高,一律停训。”李太镇说。
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十多年,工作人员大多叫他“老李”,青训的孩子们则亲昵地喊他“贤爸”。他最特别的外号,是“李疯子”。
俱乐部青训免费,拖鞋厂每年60%的利润给俱乐部“输血”,用于贴补学员的吃住和训练、比赛。“免费青训+职业输出”,这个“李疯子”,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2011年珂缔缘冲乙成功,用10年时间实现了从青训俱乐部到中乙球队的蜕变,而球队中相当一部分球员,出自自家青训。
如今,珂缔缘分成职业和青训两支俱乐部,拥有持证国内外教练员30余名、签约足球运动员近300人,累计向中国足协各年龄段国家队输送人才超160人次。
“苏超”给了珂缔缘另一个舞台。“青训队伍正愁没有比赛打,‘苏超’适逢其时。”李太镇坦言,这些孩子从小一起成长,彼此间的默契刻在骨子里,闭着眼睛都知道队友往哪跑。
如今,李太镇只要不出差,每天都会去训练场看孩子们踢球。李太镇说,有这些孩子推着往前走,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放下足球了。(记者柯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