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亚洲杯小组赛第二场赢得有点意思。91比69大胜韩国队,比分看着漂亮,可上半场打得那叫一个拧巴——全队36分,只领先对手7分。央视解说席上的郑薇指导急得直拍大腿,点名批评了首发的李缘:"战术执行不到位,全队跟着乱套。"
这姑娘上半场打了14分钟,数据栏干净得能当镜子照:两次投篮打铁,得分挂零,篮板颗粒无收,就贡献2次助攻还搭上1次失误1次犯规。要知道她前两场首发加起来才得1分,这回直接把教练组逼急了。中场休息时宫鲁鸣大手一挥,把杨力维和王思雨两位老将换上首发。
换人效果立竿见影。这两位配合起来行云流水,你传我挡之间连续打出进攻高潮,分差很快拉到20分开外。全场打完,她俩联手送出16次助攻砍下20分,把韩国队防线撕得七零八落。现场观众从上半场的唉声叹气变成下半场的欢呼雀跃,这反差比川剧变脸还快。
现在问题来了:小组赛最后一场打新西兰,要是进了淘汰赛碰日本澳大利亚这些硬骨头,组织后卫到底该用谁?李缘今年才22岁,按理说该是重点培养对象,可连续三场首发都像梦游。反观杨力维她们,上场就能稳住局面,活像球队的定海神针。
有球迷翻出数据说话:李缘最近五场国际比赛,三分球21投3中,助攻失误比勉强持平。更扎心的是防守端,对方后卫见到她就跟饿狼见着肥羊似的,专挑她这个点突破。不过也有声音认为,年轻球员状态起伏正常,去年亚运会她还有过单场7助攻的表现。
教练组现在面临两难选择。继续用李缘可能耽误战绩,可要彻底弃用又怕挫伤新人信心。隔壁日本队就吃过这个亏,当年把年轻后卫按在板凳上,结果大赛时无人可用。宫鲁鸣赛后采访倒是留了活话:"会根据对手特点调整阵容。"这话听着耳熟,跟足球界的"根据比赛进程决定换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专业篮球论坛里吵翻了天。有人建议学美国队搞"双控卫"战术,让老将带着新人打;也有人主张干脆启用更年轻的王佳琦,反正都是交学费。最绝的是某位自称"二十年女篮老粉"的网友,建议把李缘改造成得分后卫,"既然组织不行,不如专心投篮"——这主意听着跟让厨子改行当裁缝差不多。
赛场边的花絮更有意思。转播镜头捕捉到李缘被换下时,助理教练拉着她看平板电脑回放,小姑娘咬着嘴唇点头的模样,活像被班主任抓包的中学生。而杨力维在场边给队友布置战术时,那架势比某些主教练还专业,难怪球迷戏称她是"穿着球衣的教练"。
技术统计暴露的深层问题更值得玩味。中国队上半场快攻得分只有4分,下半场飙到18分;三分命中率从26%提升到41%。这些变化恰好发生在后卫线换人之后,难怪有媒体人调侃:"这不是换人,是给球队换了发动机。"
韩国媒体倒是看得开,他们的报道标题很实在:《遭遇中国二队仍输22分》。原来人家把杨力维她们当成替补阵容,毕竟这几个老将去年世界杯后很少同时出场。这种误会反而证明了中国队的阵容深度——能把国家队主力当成替补用的,全世界也没几个队这么奢侈。
更衣室流出的消息说,宫鲁鸣在赛后总结时没点名批评任何人,倒是重点表扬了老将们的职业态度。这话听着平常,可结合现场记者描述的细节就有意思了——当时李缘就坐在杨力维旁边,全程低头系鞋带,把鞋带拆了系、系了拆折腾五六回。
篮球名宿在节目里说得中肯:"培养新人就像煮粥,火候太急会糊锅,太慢又煮不烂。"眼下距离巴黎奥运会还有一年,中国女篮既要在亚洲杯争冠,又要为长远发展布局。宫鲁鸣手里的排兵布阵,可比他当年当球员时运球过人复杂多了。
赛场如棋局,有时候换个子儿,整盘棋就活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