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台湾海峡风云骤起,一场看似巧合却暗藏玄机的联动事件爆发。 加拿大“魁北克”号护卫舰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高调穿航台海,东部战区立即出动兵力全程跟监警戒。 同日,台当局海巡部门在澎湖海域以“越界作业”为由,强制登检并扣押三艘大陆渔船及15名船员。 这两起事件同时发生,绝非偶然,澳加军舰从菲律宾苏比克湾美军基地出发,台海巡船罕见主动“助阵”,而美台近期密会、军购等动作频发。 这一切指向一个核心疑问:美国对台政策是否正在发生危险转向? 东部战区发言人直言加澳行径“滋扰挑衅”,而台媒却渲染所谓“无害通过”,真相究竟如何?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在9月6日公开披露,加拿大“魁北克”号护卫舰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于当日过航台湾海峡,并实施滋扰挑衅行为。 战区部队组织海空兵力,对两舰行动进行全程跟监警戒,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台军方在6日下午证实,澳加军舰在澎湖西南约24海里处活动,声称其为“无害通过”。 大陆方面出动了多架武装直升机和至少2艘海警船,对澳加军舰进行抵近监控。 根据台媒报道,一艘民进党当局的海巡船也出现在现场,监控大陆海警船动向,疑似为外舰提供支持。 此次澳加军舰的航行路线显示,它们从菲律宾苏比克湾美军基地港口出发,直接驶入台海敏感水域。 东部战区强调,加澳行径传递错误信号,增加地区安全风险,战区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同一天,台当局海巡部门在澎湖海域展开行动。 9月6日,台“海巡署”发布新闻稿称,在澎湖小门西北方26浬海域发现疑似大陆籍渔船“越界作业”。 海巡队派遣巡防艇赶往现场,声称3艘大陆渔船“加速逃离”,巡防艇强行登检,并将船只押返马公港。 目前,15名大陆船员被扣押在马公港接受“调查”。 此次扣押行动的时间点与澳加军舰穿航高度重合,台海巡船不仅未像以往那样回避,反而主动出击。 台媒报道显示,海巡船在行动前已获悉外舰动向,并提前部署。 大陆渔船在台海传统渔场作业的历史悠久,此次“越界”指控缺乏国际法依据。 事件发生后,大陆海警船加强对该海域的巡逻,但未发生直接冲突。
背景信息显示,美台勾结近期急剧升温。 9月6日,民进党当局大陆委员会主委邱垂正公开访美,并在华府智库发表台海专题演讲。 数日前,台外事部门负责人窜访菲律宾,与美国驻菲官员密谈。 上周,美台防务官员在阿拉斯加举行秘密会谈,讨论军售和安全合作。 台军于8月底宣布从美国采购100多枚“标枪”反坦克导弹,价值数千万美元。 这些动作与美国新版《国防战略》草案相呼应,该草案将“吓阻中国”列为四大支柱之一,并明确称台湾为“中国区域野心最脆弱、最具战略意义的目标”。 美军苏比克湾基地的活跃度增加,多次成为外舰挑衅行动的出发点。
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迹象从多项事件中浮现。 特朗普政府近期加大对华施压,在贸易战、科技战效果有限后,转向打“台湾牌”。 美国《国防战略》草案强调加强与盟友的责任分担,并计划投入更多资源使台湾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核心王牌”。 9月6日的台海事件中,澳加军舰的行动由美军基地协调,台当局配合执行,形成战略联动。 美台防务会谈细节显示,双方讨论了台海应急方案和军事援助。 此外,美国借助菲律宾等盟友进行试探性行动,试图挑战中国底线。 东部战区的响应措施表明,大陆方面已高度警惕这些变化,并通过实战化监控应对挑衅。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