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06 20:52 点击次数:197

新编现代京剧《天眼》| 专访·主演冯冠博:把握好舞台实感和京剧精髓

8月3日晚,贵州京剧院打造的新编现代京剧《天眼》,在满场的期待和热烈的掌声中上演,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融合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的精彩演出。

“这次创排的《天眼》,对角色、对京剧本身,都是一种挑战。”贵州京剧院院长、剧中“天眼之父”南仁东的饰演者冯冠博开门见山地说道。京剧讲究“无动不舞,无声不歌”,有着深厚的程式化传统。然而,《天眼》是一部具有强烈科技感的现代戏,这要求演员必须放下一些习惯性的传统技巧和表演方式。“我们需要重新回归一种状态化的舞台实感,但又不能丢掉京剧‘唱念做打舞’的精髓。”冯冠博解释道。

如何在这看似矛盾的要求中找到平衡点,成为整个排练过程中团队探索的核心。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试图将现代舞台的呈现模式与戏曲独有的美学有机融合,打造一种适合现代戏的表演方式。“这很难,舞台上呈现尤其难,”冯冠博坦言,“我们经历了3年不断地修改,剧本打磨了无数遍,舞台呈现方式也经历了至少3个不同版本的彻底推翻重来。唱腔、舞台调度,排出来觉得不行,就整个推翻。直到这次,才觉得相对满意,有信心拿出来演给观众看。”

“这个弘扬家国情怀、展现大国重器的题材,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有担当,把南仁东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和国之重器的好故事呈现给观众,让他们了解科学家的伟大,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冯冠博并不追求在外形上完全复刻南仁东先生,“我们演绎的,更多的是他内在的气质、精神和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传达,希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凭借此前在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中的出色表演,冯冠博斩获第31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奖以及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冯冠博表示,《天眼》中的演绎方式,与《阳明悟道》截然不同。“一个是传统的表达方式,有水袖、髯口、程式化的技巧;一个是纯现代的、充满科技感的戏,穿着现代服装,”冯冠博对比道,“表演风格完全不一样,采取的方式也必须不同。《天眼》的演出中关键在于把握‘度’:既要有真情实感,避免传统程式带来的‘做作’感,让观众能接受;又不能完全失去戏曲独有的表现力和韵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视频/赵珊珊 实习生 熊天翔

图/余沁泽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