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19 00:36 点击次数:171

AI看片子靠谱吗?聊聊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那些事

AI看片子靠谱吗?聊聊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那些事

现在AI真的能像医生一样看片子了?这些能“读片”的AI,到底是噱头还是真能帮上忙?

一、AI是怎么“看片子”的?

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让计算机“学习”大量的医学影像(比如CT、X光、核磁共振片),然后像医生一样从片子里找出异常。但它的工作逻辑和人不一样:

医生看片子时,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凭借经验判断哪里有问题;而AI是通过算法分析图像的像素、纹理、形状等特征。比如识别肺部结节,AI会记住“结节通常是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可能有毛刺”,然后在新的CT片里找符合这些特征的区域。

它的“学习过程”很关键:工程师会先让AI看几万甚至几十万张标注好的片子(比如哪些地方是肿瘤、哪些是正常组织),AI通过反复计算,逐渐掌握判断标准。就像学生做练习题,见的题目越多,正确率越高。

二、这些场景里,AI更“细心”

目前医疗影像AI主要用于“辅助”医生,而不是代替医生,在这些场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快速筛查,不放过微小异常

在体检中心或基层医院,每天有大量的胸片、CT片需要检查。医生长时间看片容易疲劳,可能漏掉一些微小的病变(比如早期肺癌的小结节、眼底的微小出血点)。而AI可以在几秒内完成一次筛查,标记出可疑区域,提醒医生重点查看。

量化分析,给出客观数据

有些病变需要精确测量大小、体积,比如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变化,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调整。医生手动测量时,可能因为角度、尺子摆放位置不同产生误差;而AI能自动计算病变的尺寸、体积,给出精确的数字,减少人为误差。

帮基层医院“补短板”

在一些偏远地区,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很少,很多片子需要送到上级医院会诊,可能耽误治疗时间。而AI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安装在基层医院的电脑上,像一个“远程助手”,快速给出初步判断,帮助当地医生决定“这个病人是否需要紧急转诊”。

三、别AI看片还有这些“短板”

虽然AI表现亮眼,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这些问题目前还解决不了:

只看“片子”,不看“病人”

AI能识别片子里的异常,但不懂“为什么会出现异常”。比如看到肺部有阴影,它能判断“可能是肺炎”,但分不清这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肿瘤引起的,更不知道患者有没有咳嗽、发烧等症状。而医生会结合这些信息综合判断,这是AI暂时做不到的。

对复杂病例“没辙”

遇到典型的、常见的病变(比如典型的肺癌CT表现),AI的正确率很高;但如果是不典型的病例(比如长得不像常规肿瘤的癌症),或者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比如既有肺炎又有肺结核),AI就容易出错,甚至给出错误的判断。

结果需要医生“拍板”

不管AI给出什么结论,最终都需要医生审核。因为AI可能受图像质量影响(比如片子拍得模糊、有伪影),或者遇到没学过的新病例,导致判断失误。临床上规定,AI的诊断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作为治疗依据。

四、未来会取代医生吗?

很多人担心“AI会抢医生的饭碗”,但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更可能的是两者成为搭档:

AI负责重复性的筛查、量化工作,帮医生节省时间;医生则专注于分析复杂病例、制定治疗方案、和患者沟通。就像计算器不会取代数学家,AI也不会取代医生,但会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

对患者来说,不用纠结“AI准还是医生准”,更该关注这项技术带来的便利:比如在体检中用AI做初筛,能更早发现问题;在基层看病时,AI辅助能让诊断更及时。最终的诊疗决策,一定是医生结合你的具体情况做出的。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