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亚布洛诺夫卡西侧的H07公路上,乌军第156旅的士兵伊万拖着受伤的左腿,在泥泞中踉跄向南撤退。 他身后的村庄火光冲天,爆炸声撕裂夜空——几小时前,俄军突击队突破最后一道防线,彻底控制了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 伊万和残余战友接到命令:放弃撤回尤纳基夫卡,改道撤往16公里外的赫拉皮夫希纳。 他不知道的是,这道命令背后,意味着乌军11个旅的退路已被彻底斩断。
亚布洛诺夫卡绝非普通村落。 它卡在苏梅与尤纳基夫卡之间的核心交通线上,是整片区域“最后一个可供部队集结和物资转运的关键中继点”。 俄军6月8日夺取此地后,东西方向的乌军后勤补给被拦腰截断。 对部署在尤纳基夫卡一线的乌军而言,这无异于被套上致命绞索。乌克兰北方集团军残存的精锐——11个作战旅约两万兵力,瞬间从“反击跳板”沦为“战略孤岛”。
俄军的铁钳随即收拢。 北路部队沿亚布洛诺夫卡向北切割,封锁了库尔斯克方向的补给通道;中路强攻尤纳基夫卡市区,舍甫琴科街的巷战中,乌军士兵发现头顶不断掠过苏-34轰炸机投下的FAB-1500滑翔炸弹,这些从90公里外发射的巨型炸弹精准摧毁了后方指挥所和无人机操控阵地。 更致命的是西路攻势:俄军夺取亚布洛诺夫卡后,直接切断了H07公路。 这条生命线中断,迫使乌军残部放弃西撤尤纳基夫卡的计划,转而南逃赫拉皮夫希纳——那里距离苏梅市区仅16公里,已是无险可守的最后缓冲带。
战场被俄军精准分割。 东线萨得基地区,失去补给的乌军在俄军温压弹无人机轰炸下节节败退;西线于阗和皮萨里夫卡方向,乌军因无法与东部友军呼应,防御体系瞬间瓦解。 美国战争研究所的战场地图显示,亚布洛诺夫卡至尤纳基夫卡之间的大片区域被标为“灰色地带”,意味着乌军控制力彻底崩溃。
绞杀战术同步升级。 俄军投入搭载RPO-A“黄蜂”温压弹头的自杀式无人机,这些装备能在战壕和堡垒内制造超压与高温,对密闭空间的士兵造成毁灭杀伤。 乌军士兵在无线电里惊呼:“它们像黄蜂群一样扑来,战壕变成熔炉! ”与此同时,俄军光纤制导无人机航程扩展至25公里,持续猎杀乌军补给车队。 一名前线军官在加密通讯中承认:“我们三天只收到原定15%的弹药,士兵们开始用铁锹当武器。 ”
包围圈内的乌军旅团早已名不副实。 名义上11个旅的编制,实际每旅兵力仅2000-2500人,远低于标准4500人满编状态。 这些部队多由地方志愿兵、退役重召人员及零散营级单位拼凑而成,被士兵自嘲为“临时指挥所旅”。 当俄军切断H07公路时,乌军指挥部甚至调遣第132独立侦察营和第80、82、95空中突击旅残部驰援,仍无法扭转战局。
苏梅北部防线的崩塌速度超乎想象。 由于该区域缺乏预设工事,亚布洛诺夫卡失守直接引发链式崩溃。 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面临无兵可调的绝境——俄国防部战报显示,仅一周苏梅方向就损失超1135名军人。 前线指挥官在内部会议中哀叹:“问题已经不是能否缩线,而是有没有线可缩。 ”当伊万挣扎到赫拉皮夫希纳北郊时,俄军突击队已尾随而至。 他抬头看见燃烧的公路指示牌,上面箭头的方向写着:苏梅1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