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大笔一挥,签了那份让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捏了把汗的“对等关税”行政令。税率从10%到41%不等,跟开盲盒似的,谁也不知道自己最后摊上个啥数字。
这清单里,最有意思的还得是巴西。前一天,特朗普还把调门拔得老高,喊着要对巴西加征50%的重税。结果呢?白纸黑字写出来的最终税率,居然是10%,跟美国最铁的盟友英国一个待遇。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你说这是为啥?我猜啊,八成是特朗普自己也算了一笔账。美国跟巴西做生意,一直是顺差,真要往死里加关税,巴西那边一反制,吃亏的还是美国自家的企业。再说了,特朗普的团队里,也不是个个都像他那么爱“口嗨”,精明的生意人多着呢。他们心里清楚,现在的主要矛盾在哪儿,没必要为了跟巴西总统卢拉置气,打乱了自家的大棋。
还有一层算计,可能更深。巴西是谁?金砖国家的核心成员。美国给巴西一个“低税率”的甜头,是不是也存着分化金砖内部团结的心思?这操作,实在是老道。
相比之下,北边的邻居加拿大就没那么幸运了。关税从25%直接提到了35%,特朗普给的理由是报复加拿大的“不作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跟加拿大前阵子宣布要支持巴勒斯坦国,脱不了干系。这就是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用关税大棒来推行自己的政治议程。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主角该登场了。就在全世界都在解读这份关税清单,猜特朗普下一步要怎么走的时候,美国财长贝森特站了出来。他先是说,中美贸易协议快谈妥了,就差些“技术性细节”。听着像是个好消息吧?别急,话锋马上一转,他说:“中方是一个非常强硬的对手,但美国也不会对中国让步。”
看见没?这才是整出戏的戏眼。
前面又是敲打加拿大,又是“放过”巴西,甚至在关税清单上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搞区别对待——给巴基斯坦19%的税率,远低于印度,以此敲打印度的莫迪政府,逼着他在中美俄之间选边站。所有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在为最后跟中国的“决战”清理战场。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他要把其他国家,无论是盟友、对手还是摇摆派,都先一一“摆平”,让他们要么屈服,要么暂时稳住,不敢在美国背后搞小动作。这样一来,他就能腾出手来,集中全部的精力和资源,来对付他眼中的头号竞争者——中国。
贝森特这番话,就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它既是说给美国国内听的,展现政府的强硬姿态;更是说给中国听的,一种赤裸裸的“心理战”。潜台词就是:“你看,其他人都搞定了,现在就剩你了。给你个机会,在‘少数问题’上赶紧让步,不然可能连现在的‘休战期’都保不住了。”
前段时间,中美双方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结束了一轮高级别会谈。会谈本身是有意义的,至少双方还愿意坐下来谈。中方也明确表示,愿意推动来之不易的90天关税休战期延续。但我们的商务部部长李成钢说得很清楚,休战归休战,我们自己的反制措施,该怎么执行还怎么执行,原则问题没得商量。
这就是中国的战略定力。美方想用极限施压的方式,逼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这套把戏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演了无数遍,事实证明,根本行不通。
回顾历史,美国用类似的手段对付其他经济体,不是没有成功过。上世纪80年代,一纸“广场协议”就让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日本。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坚韧的经济结构。想跟中国彻底“脱钩”,美国的商界第一个就不答应。最近那个访华的高级商务代表团,里面的美国企业巨头们,态度就很诚实:我们离不开中国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一边嘴上喊得山响,背地里的小动作却暴露了他的真实心态。瑞典谈判期间,他悄悄放宽了对中国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自己也急。第二任期的支持率跌到37%的新低,国内的压力山大,他也迫切需要一份拿得出手的对华协议来稳住局面。
所以,贝森特那句“不会让步”,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色厉内荏的叫阵。他试图营造一种“美方占据绝对主动”的假象,从而在最后的谈判中攫取更多利益。
但是,中方早就看透了这一切。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我们追求的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合作共赢,但绝不会在霸凌和威胁面前低头。想靠威胁和讹诈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那纯属一厢情愿。
特朗普的全球关税大戏,更像是一场巨大的烟雾弹。当烟雾散去,所有人都会发现,舞台中央站着的,依然是中美这两个巨人。而美财长的那句狠话,不是结束,恰恰是宣告了最终博弈的开始。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