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存款作为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家庭财务状况的关键衡量标准,其分布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依据家庭消费模式、存款规模以及生活区域等因素,大致能将家庭存款状况划分为八大层级。
根据《2025年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新增存款总额达12.99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部分为9.22万亿元。到月末时,居民存款总量已达到315.22万亿元,若以4.93亿户家庭来计算,平均每个家庭的存款金额为64.33万元。而按照全国14亿人口来核算,人均存款则达到了22.52万元。
从《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可知,全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为7.72亿。在一季度新增的9.22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中,人均新增存款为1.19万元,相当于每月增加3966元存款。从劳动人口的行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农业)有1.68亿劳动力,第二产业(工业)有2.15亿劳动力,第三产业(服务业)有3.56亿劳动力。从劳动力结构发展趋势来看,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保持稳定,第二产业劳动力规模有序增长,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比持续扩大。
参考一季度的人民币新增存款数据,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综合考量家庭成员的职业特征,可将家庭存款划分为以下八大层级:
第一层是负债层。全国拥有4.2亿花呗用户,这一数据一方面体现了居民对金融产品存在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半数劳动者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例如小刘,其6张信用卡已逾期半年以上,累计欠款16万元,还有45万元的民间借贷以及260万元的银行贷款。
第二层为温饱层。这类家庭的存款金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像老李,他生活在五线城市,是一名医生,月收入4500元,妻子在银行工作,月收入5500元。
第三层是中产层。家庭存款处于10万元至30万元区间,若没有负债,这类家庭的经济状况能超越85%的家庭。比如小徐,他家是三口之家,他本人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月收入8000元,配偶月收入12000元,家庭存款有25万元,在其所处的社交圈子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层为小康层。家庭存款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家庭成员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所处的社交圈子也较为稳定,这类家庭的成员多从事体制内工作或职业稳定性较高的工作。以老李为例,他生活在一线城市,家庭有三口人,其中一人是技术研究者,另一人是房产销售经理,家庭月收入15万元,拥有一套位于市中心、面积106平方米的房产,没有负债,家庭存款为45万元。
第五层是技术层。家庭存款在50万元至80万元之间,家庭成员大多具备专业技术或担任管理职务,如金融师、理财师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像孙老师,他是一名职业经理人,生活在二线城市,家庭有四口人,其中有人是软件开发工程师,月收入16000元,家庭存款67万元。
第六层为资产层。家庭存款在8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技术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小王是1992年出生,拥有985大学研究生学历,是一名高级人力资源师,在上海工作,月收入26000元。
第七层是富裕层。家庭存款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理财规划师、金融师、工程师等多属于这一层次,他们的收入水平超越了80%的家庭,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在省会城市也有少量分布。
第八层为富豪层。家庭存款在500万元以上,对于这一层次的家庭而言,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数字,他们更注重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地位,财富增长速度也更快,通常拥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