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各位看官,咱今天聊点刺激的。
就在欧洲那帮老爷们以为能踏踏实实贴个秋膘的时候,他们家天空的“门铃”被人给按爆了。
而且按门铃的这位,根本不讲武德,直接派了一堆嗡嗡作响的“小摩托”过来,还是不请自来的那种。
这事儿的高潮发生在9月19号,主角是爱沙尼亚。
这个国家小归小,脾气可不小。
他们外交部直接把俄罗斯的临时代办给薅过去了,指着鼻子说:“你们家战斗机是不是路痴啊?怎么飞我们家客厅来了?”
这一下,算是把之前十来天的悬疑剧推向了顶点。
往前倒带。
这场大戏的开幕式,其实是9号晚上在波兰。
夜深人静,波兰的雷达兵估计正喝着咖啡提神呢,屏幕上突然冒出一大片光点,好家伙,跟捅了无人机窝似的。
波兰军方也是个实在人,二话不说,先搂下来几个再说。
然后扭头就在北约那个“老铁群”里疯狂@所有人:“俄罗斯骑脸输出了!家人们谁懂啊!”
这还没完,就像连锁反应一样。
隔了几天,罗马尼亚也举手了,说自家领空也进了“野味儿”,同样是熟人作案。
你看,这操作,这节奏,这连贯性,你要说这是巧合,是无人机喝多了“迷航”,那真是把大伙儿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了。
这哪是迷航,这分明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贴着脸的挑衅,一场关于地缘政治胆量的极限测试。
那么问题来了,克里姆林宫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真的想把俄乌冲突的战火烧到北约家里去?
我看未必。
这事儿吧,你得品,得细品。
这首先是一记精准的耳光,扇给谁的?
欧洲。
俄乌冲突打到今天,咱们都看明白了,美国那边是“军火我出,你们上”,真正掏心掏掏肺、出钱出力的,反而是这帮欧洲国家。
他们把自己跟乌克兰绑在了一辆疯狂的战车上,现在俄罗斯就用这些无人机告诉他们:“嘿,哥们儿,别光顾着给别人递砖头,小心我拆你家墙。”
这是赤裸裸的战术施压,把冲突的寒气,直接吹进柏林和巴黎的办公室里。
可笑的是什么?
是北约的反应。
这个号称“地表最强”的军事同盟,碰到事儿了,那反应简直比树懒还慢。
波兰和爱沙尼亚急吼吼地启动了所谓的“北约第四条”。
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说白了就是“摇人儿开会”,结果呢?
一帮西装革履的大佬坐下来,开了个会,发了几份“我们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的废话文学,然后……就散会了。
这不就是咱们公司里那种效率最低的项目组吗?
出了问题,先拉个五十人的大群,七嘴八舌,A说赖B,B说赖C,最后老板出来和稀泥,问题还烂在那儿。
北约内部现在就是这德行,一盘散沙都算夸奖了,简直是群龙无首的“尴尬癌”晚期。
东欧那几个国家,是真怕啊,因为熊就在他们家门口转悠。
西欧那几个呢?
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生怕动静搞大了,影响了自家生意。
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是波兰的后续动作。
这位“平头哥”在被骚扰之后,明显有点上头了。
他不仅把跟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子给焊死了,还敞开大门欢迎更多的北约军队进来。
这就把游戏的难度,又往上调了一级。
你来试探我,我就加码;你加码,我就再加码。
这种螺旋式升级,是最危险的。
所以,俄乌冲突外溢到底会走向何方?
它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突然有一天就全面开战。
它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通过一次次的“无人机迷航”、一次次的边境摩擦、一次次的相互指责,慢慢地把所有人都拖下水。
现在,整个欧洲的上空都飘着一个巨大的问号。
俄罗斯的无人机就像撒出去的鱼饵,就看北约这条大鱼,是假装看不见,还是猛地一口咬上去。
只不过,玩火者终将自焚。
这场在刀尖上跳舞的游戏,早晚有踩空的那一天。
到时候,可就不是几架无人机的事儿了。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