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东汉末年有多少人死在了乱世里吗?单就黄巾起义一项,卷进去的百姓就得用“百万”计。可在这场动乱里,竟有一个人,靠智谋和胆识,守住了自己的家乡,还成为日后三国最大老板曹操的头号军师。他是谁?他真的比庞统、荀彧、贾诩更厉害吗?要说程昱这个人,除了会打仗,最绝的本事,恐怕是认人不走眼。可程昱到底凭什么一路开挂?他的人生里有没有走错过路?带着这些争议,我们一起来细细扒一扒,这位三国顶级谋士的非典型逆袭路。
东汉末年,能人多得像锅里煮饺子,不知道谁该捞谁会沉。有人觉得袁绍的三弟兄天下无敌,有人觉得吕布武力值爆表,也有人认为张角的“太平道”能救百姓于水火。但程昱却偏要押宝曹操,就是那个初看不像大气候,还四处碰壁的“枭雄”。这可不是简单的主仆关系,而是赌上性命做选择。可是,真理到底在谁的手里?程昱是不是押对了宝,还是误打误撞?他的抉择背后,藏着哪些惊天玄机?
说起程昱的崛起,还得从黄巾起义讲起。那时候的朝廷,乌烟瘴气,官员靠买,百姓流离失所,东阿县也逃不过黄巾军的洗劫。县令早跑,百姓吓得四散逃命,只有大户人家才敢出点主意。偏偏,这时候的程昱,一个读书人,看得比谁都远。他没有冲过去喊打喊杀,而是观察王度抢地不守城、藏着跑路的心思。一番声东击西,把老百姓赶下山、回到城里配合防守,愣是用智谋而不是力气守住了东阿。这事儿在老百姓嘴里,是“会念书的胆子真大”;在当时流传开来,更成了名士圈的佳话。可也有人觉得,程昱是“玩小聪明”,要真赶上大部队杀进来,这点小心思能有用?所以,他到底是救人,还是误人?
东阿守住了,可大灾后的僵局远没有解除。程昱坐镇当地,民心看似安定,但实际上黄巾余孽仍在周边游荡。与此同时,豪强各家的利益也在暗中博弈――大户和小民一盘散沙,团结力量几乎谈不上。程昱出奇制胜一回,但面对新的变局,老百姓的疑虑没消,士族对程昱也只有半信半疑。有人认为,他再聪明,也不过一介书生,注定只能玩点小花样,大事成不了气候。老程的潜力到底能到哪,还是未知数。
就在大家以为程昱要就地养老时,历史拨了个大转弯。兖州刺史刘岱看中了程昱,邀他出山,可程昱转身就拒绝了。这刘岱本来是袁绍、公孙瓒的朋友,结果俩兄弟闹掰,互相要人要地。公孙瓒威胁刘岱:要么送给我袁绍的家眷,要么你就跟袁绍绝交。不然下一个就收拾你,杀个鸡给猴看。这时候,刘岱两难求助于程昱。程昱一针见血——袁绍在身边,公孙瓒再厉害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刘岱信了程昱,没想到公孙瓒很快就栽了。这一下,全兖州都知道程昱不仅有眼光,还能稳住阵脚。可你以为程昱就认刘岱当主公了吗?还是一句“刘岱不是能干大事的人”,继续不为所动。这智商,直接拉满。没人能猜到,程昱心里,真正的明主另有其人。
表面平静之后,新的风险马上到来。刘岱终因能力有限,被黄巾军收了人头。程昱成了无主的高人,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路。就算曹操初来兖州,名声也说不上好,一番兵荒马乱后,袁绍趁机递橄榄枝,想收曹操做手下。关键时刻,程昱发现曹操要“投老大”,差点认栽。旁观者看着,觉得曹操兵少粮少前途渺茫,投靠袁绍岂不是安稳点?但程昱偏不信邪,力劝曹操别卖身求荣,还给他算明了账:坐拥三城,有人有兵,认输太早不是英雄本色。趁着这种压力,程昱反倒让曹操鼓起了气,开启后来的霸王霸业。可是,程昱和曹操真能一路顺风?内外压力、三城危机、反复有人反水,没人知道这条路到底走得通不通。就像跷跷板两头,总有人等着看热闹或者看倒霉。
这年头,抬头一看天都是灰的,人人都说读书人没用,结果一遇天下大乱,还是要靠有脑子的。程昱一辈子没靠拳头吃饭,也没靠裙带关系,三两句话就能把郡守、刺史、枭雄都点拨得明明白白,真让四方大族折服。可要按许多主流观点,像程昱这样的人,顶多也就是会点“小聪明”,不可能赢到底。谁让他不会拍马屁、不会逢迎,碰上棘手事难道还不是要靠枪杆子说话?更别说后面投到曹操帐下,大家都要劝曹操杀刘备,结果人曹老板非得留活口,弄得最后鸡飞蛋打。你要是说程昱“厚积薄发”,也许是老天赏饭;要说他“大器晚成”,那时候乱世机会太多,只要活下去就能博出头。一句话,程昱的智谋是不否认,可脾气太刚,放今天互联网圈早被“架空”了。再牛的运筹帷幄,也挡不住怕死、讲关系、靠流量的现实。要不是赶上英雄乱世,程昱能不能成为风云人物,恐怕也得打个问号。
话说到这,不禁想问一句:像程昱这样,既有眼光又有骨气的“明白人”,在当今社会还能翻盘吗?你觉得是“得势者为王”,随大流才有机会,还是坚持自己、慧眼识人才能改变命运?程昱是生逢其时,还是那种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不会被埋没的“天选之人”?争议来了,一边是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边又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你站哪一边?你心中,程昱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大谋士?欢迎评论区畅聊,说说你的观点!